未命名  

TWO: THE BIO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

 

以往芳香療法都是從正統醫學的角度出發,希望主流醫學能夠接受芳香療法,所以精油著重於藥學屬性,雖然至今會討論精油化學結構,但作者認為這還是不夠,因為如果忽視了精油的生物學面向,研究芳香療法便受到了很大的壓抑。

 

受了正統醫學的影響,大家都習慣用藥性來描述精油,那麼到底何謂藥呢?合成藥物的發展也反應了時代的改變,每個時代中都有一些負面的價值(戰爭、髒亂、癌症等),合成藥物便是反應出這些負面的能量,因此我們不能將合成藥物與精油拿來相提並論。

 

藥草的跨文化應用,例如蛇麻草,在世界各地有釀啤酒的地方都有蛇麻草,這是超越文化的;圓葉當歸也與中國的當歸藥性相似;傳統上歐白芷被認為有許多療效;在中國也有使用歐白芷,文獻中也指出它對脾特別有效,也能處理難以消化的食物,以及運動員的增重(真的嗎?作者可能將歐白芷與白芷搞混了),而歐白芷的根及種子的精油會產生麝香味(應該是印度白芷?)

 

精油是讓我們與自然界其他存在互動的使者,跟藥是不同的。

 

新芳香療法的大躍進-機體主義(Organicism),或生機論。強調不能以機械化的方式來看待世界,20世紀初時都是以化學結構、有效成份來描述精油,這是受到物理主義或機械決定論(Physicalism)的影響,以為只要用物理的方式便可以解釋一切事物,想像宇宙是很有規律法則的,可以用機械化的方式來解釋,但這其實是很傳統的概念,現有另一種對立的概念出現了,叫機體主義或生機論,指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皆不能以物理法則來解釋,他們是含有生命能的,要用其他的方式來說明。

 

所謂的機體主義主張2點:

1、有生命的東西是不可預測的。精油便來自一個完整的有機體,故無法操控其成份。

2、從植物萃取出的精油可以看出原植物的特質。不能光以成份說明植物的特質,例如:甲基醚婁葉酚是羅勒及龍艾的主要成份,但想做青醬時只會使用羅勒,不會使用龍艾,我們對植物的認識不只是來自其氣味跟成份,還包含其他的特質。

 

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。

植物的一次代謝產物為光合作用產生的糖,而二次代謝產物是將糖拿去再製造成別的東西,這些東西並不是維持生存的必須物質,但具有長期的效果,可幫助生植、競爭、增加免疫力等。精油便是一種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,其他如生物鹼也是,類黃酮等都是。

 

Target organism 目標機體,植物有其語言,這語言就是二次代謝產物,而目標,也是植物對話的對象,可以是任何東西,可能是人、器官、細胞、蛋白質、DNA、細胞膜等。植物是經過長時間演化才形成的,所以二次代謝產物可以反應出原植物很真實的生命。常見的二次代謝產物除了精油還有類黃酮、生物鹼、皂素、色素等,大部份二次代謝產物都是大分子,且是極性分子(水溶性),但精油不是,且精油分子小、易揮發、又是非極性(油溶性)

 

二次代謝產物與植物的防衛機制很有關係,這說明了植物為何可以驅蚊,因為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針對其他生物的某些功能蛋白質(受體、酵素等)進行調整,所以植物散發出來的物質可以影響動物的蛋白質,產生驅避效果使得動物無法靠近,大部份植物的驅避效果是非選擇性的,但某此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亦可與蛋白質進行選擇性的結合,以植物中的生物鹼為例,喝茶時舌頭會因茶鹼而感到澀澀的,就是因為茶鹼影響了舌頭的蛋白質。甚至有時候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非常接近荷爾蒙或是神經傳導物質(乙醯膽鹼、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)的結構,因此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就相當於人類的神經傳導物質,人類與植物可以在彼此的身上找到對應之處。因為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可以影響蛋白質,所以有許多藥物是從植物發展出來的,例如強心劑便都是一些皂甘類的物質;柳樹中可以分離出水楊酸;金雞納樹的樹皮可提煉出奎寧來治療虐疾。

 

常用藥物有約40%的製造來源為生物,稱為生物藥,它們大部份來自植物的萃取物,另外13%是來自微生物,3%來自動物。例如印度棟樹,可以治皮膚病、防蟲等,目前也無法說明其機轉,但長期以來使用皆有效,且傳統的用法也都符合我們對植物的了解。

 

其實人類與植物是很相似的,兩者身上有著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傳導物質,所以人類與植物是可以對話的,植物中的二次代謝產物可以與動物的蛋白質進行結合,植物也會自我防禦,利用某些物質來與動物體內的蛋白質結合:第一種是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與動物蛋白質形成共價化學鍵,直接與蛋白質結合;另一種是植物的二次代謝產物插入動物的蛋白質空隙中。例如香蜂草、檸檬香茅中的醛,便是用插入方式來影響蛋白質。

精油甚至可以影響DNARNA,某些植物中的還氧化物會引發細胞的突變,造成癌症或畸形,其實是植物想把動物慢性滅種的方式(因為有草食動物要吃它),是一種自我防衛的機制,但精油中並無還氧化物,故更為安全。細胞膜是由親油性物質構成,油溶性物質或小分子才能通過細胞膜,而精油為油溶性可通過細胞膜,又可與細胞膜結合:1、透過改變細胞膜的結構、功能、流動性、或滲透性。2、透過細胞膜上最重要的東西-受體,精油可改變受體的狀態。例如萜類成份,能調整神經細胞細胞膜的離子通道,便能抗痙攀,甚至藉此能達到麻醉、止痛的功效,所以精油能調整細胞膜的受體狀態,控制某些離子的通行與否,來達成療效。作者想用科學的方式來說明精油的機轉。

 

結論:

精油會影響蛋白質、DNARNA、細胞膜等,而影響蛋白質這點是最重要的,效能也最強大,故可製成各種藥物來治療疾病,如腎臟病、心臟病、或疼痛問題。新的芳香療法要從細胞層次來探討精油的療效。不同的植物雖然有類似成份,但功能上卻是完全不同,例如澳洲尤加利和羅文莎葉,成份結構非常類似,但是療效便不同,所以只看精油成份並不準確;羅文莎葉可強化、滋補神經系統,是樟樹中桉油醇含量特別豐富的一種;樟樹原生於台灣、日本、及中國等地,常見的CT有幾種,桉油醇高的是羅文莎葉,沈香醇高的是芳樟,還有橙花叔醇高的,黃樟素高的,及龍腦成份較高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RReN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